观察一棵树|樟树—114 樟亭驿
有一天我读到两首有樟字的诗,
心里异常兴奋。
唐朝李白的《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》:
“挥手杭越间,樟亭望潮还。”
唐代,樟亭是观潮的最佳胜地。
唐代白居易的《宿樟亭驿》:
夜半樟亭驿,愁人起望乡。
月明何所见?潮水白茫茫。
那么,樟亭驿在哪里?
这是浙江钱塘江畔的一个古老驿站的名字。
有一个六朝时期古称“柳浦”的地方。现在,我们称之为安家塘。它是京杭运河的起始点,也是运河连接钱塘江水系与萧甬运河的枢纽之地,官府在此设驿站,称“樟亭驿”。
这里,曾是杭州“古代津驿文化”的诞生地,但随着岁月的流转沉寂,渐渐被世人遗忘。
在清代的一本《浙江通志》史书种记载了樟亭的具体位置,书中写道“樟亭,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,后改为浙江亭,今浙江驿其故址也。”
樟亭驿在钱塘江北岸↑↑↑
这里不得不还需要认识樟亭驿对面的口岸西兴。
↓↓↓钱塘江南岸是西兴。
唐代以钱塘江为界,分为浙东与浙西。从杭州钱塘江北的樟亭驿出发,
渡江到西兴就是浙东
西兴是浙东大运河的起点。京杭大运河开通后,唐朝的诗人大批南下。
樟亭驿,然后走浙东大运河(唐诗之路)。
西兴“浙东唐诗之路”的起点,历史上曾吸引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苏轼等唐宋众多文人墨客驻足。他们或凭栏怀古,或泛舟畅游,将固陵涌潮、江风、驿站、关楼、茶亭、塔林等尽入诗句,为西兴留下了数百首瑰丽的诗篇。
据相关史书记载,
关于樟亭的名字来历有很多种解释。
但是最普遍的一种解释就是在钱塘江不远处有一座码头,这个码头叫樟林桁。在这座浮桥就是用樟木做的,而樟亭就是建造在这个码头樟林桁的旁边。
码头上干活的古代先人每次累的时候都会到樟亭里休息,所以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樟亭的名字来历就跟这个码头樟林桁有关,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个樟亭整个构建都是用樟木做的,所以建造的亭子叫樟亭。
而在另一部分少数历史学者看来,之所以这个地方叫樟亭,是因为在亭子的旁边有一棵非常大的樟树,所以樟亭的命名是以这棵树命名的。
不管哪个名称解释的是否正确,不能否认的是樟亭的这个名称跟樟木有一定关联。
每年到了观潮时期,古代先人都会聚集到杭州的樟亭,在这里观潮,景观宏伟壮阔,能够阅览到整个钱塘江大潮的自然奇观。樟亭除了适合观潮外,还特别适合建造驿站。唐朝时期,当时的杭州官府就在樟亭建了一座驿站,称樟亭驿。
要知道,在古代时期,驿站是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和来往的官员,途中提供食宿、换马的场所。直到后来才演变为有关人员中途暂息、住宿的地方。
所以,从唐朝开始,就有很多名:“李白、孟浩然、白居易等”来到樟亭驿站住宿,同时在这里吟诗作赋,留下了大量诗篇。
现在,樟亭驿的名字早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,浙东运河也退出了历史舞台,如今的繁华不再。我因为樟树,学习了这段古代历史和地理,好好感受了这份历史的悠远,时代的印迹。
有机会去实地感受一下~